埃克森美孚陷入困境
监管人员从以前蹲点于道路两边拦车执法,到现在频繁出入于各个工地,对接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施工方、沟通各位车主、录入机械信息、发放机械牌照、检测排放水平等。
他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将结合生态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6月30日说,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建议稿。
此外,要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研究论证,确保制度可行有效。同时,要聚焦重点问题,着力解决当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部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源头防控不足、罚则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别涛说,现行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96年,近24年没有大调整,已经不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在生态环境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了这一情况。截至6月中旬,渤海生态恢复修复工程项目开工率达到88.5%。
生态环境部向任务进展滞后的秦皇岛、唐山、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滨州、潍坊、烟台等10个沿海城市印发了预警函,要求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环渤海的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共设立生态恢复修复工程项目61个,整治修复岸线长度约为129公里。被告人李某昌非法猎捕列入我国《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52只野生画眉鸟,被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6月5日,重庆检察三分院辖区公益诉讼首个专家咨询库成立,由八大领域30名专家组成的公益诉讼专家团,将与检察机关共同推进公益诉讼。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中化涪陵化工是长江边上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该企业过去常年超标排放的磷石膏弃物堆积成巨大渣场,经过十几年的堆放,远看就像一座小山水资源方面,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怒江干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珠穆朗玛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状态,达到一级标准。日前,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宣布,2019年西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总体保持稳定,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土壤方面,西藏全区土壤监测点位各污染物浓度限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风险筛选值限值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处于安全水平。过去一年,西藏全面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深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累计落实资金117亿元,全面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三大类10项工程。2019年,西藏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优良,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6%。
这是根据西藏2019年空气、水质等诸多环境指标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此外,西藏还修编《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不断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各类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自然生态保护执法监管中国的环境家底终于摸清了。在此情况下,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担心会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导致环保工作滑坡、退步。
农业的产量越来越高了,排放的污染越来越少了,绿色的底色越来越亮了。生活垃圾处置厂的数量十年间增加了86%,其中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增加了303%,焚烧处理量增加了577%,焚烧处理量比例由十年前的8%提高到了27%。
农业污染排放大幅下降《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源有37.8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和尿液资源化利用比例分别达到了85%和78%,生猪规模养殖场干清粪比例由2007的55%提高到2017年的87%。对比十年前,中国污染源总体情况有怎样的变化?数据显示,与十年前相比,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
但廖西元也提醒,要清醒看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环境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的压力依然很大,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固体废物排放方面,2017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8.68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0.62亿吨,处置量为9.43亿吨,当年存储量为9.31亿吨。赵英民坦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国家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也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他透露,下一步,将把绿色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相比10年前,中国的污染源情况有什么变化?五省份污染源数量占全国总数过半这次普查以2017年度为时期资料,摸清了近年来中国各类污染源全国分布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以及污染治理情况。
与2007年相比,全国造纸、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产品产量分别增加61%、50%和71%,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减少84%,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少54%,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少2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10日对外发布,此次普查由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15个单位和部门于2017年至2019年联合开展,对全国有污染排放的近360万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
城市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增加5.4倍,处理能力增加1.7倍,实际污水处理量增加2.1倍。要复工复产,不要报复性污染当前中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全社会复工复产,据媒体报道,个别地区出现了报复性污染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中国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这三个区域也是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除尘等设施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
深入了解企业关切,给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污染治理实际困难。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52.94%。上一次污染源普查,还要追溯到10年之前。十年来污染物有何变化?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第二次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整整相差了十年。
在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说明单位产品排污量大幅下降。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膜回收率达到80%。
对此他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球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保护将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绝不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搞一时一地发展的老路,而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赵英民说,在接下来的污染防治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因时因势因地因事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和办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从排放强度来看,海河、辽河、淮河流域单位水资源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山西、内蒙、河北、山东、辽宁五省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到全国的42.4%。
从全国分布来看,全国污染源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数量基本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此外,近十年来中国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过去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们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十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中国农业领域中的污染排放量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分别下降了19%、48%、25%。
从三大污染物排放情况看,水污染物排放方面,长江、珠江、淮河流域因为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从行业分布来看,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国工业污染源总数的44.14%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中国农业领域中的污染排放量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分别下降了19%、48%、25%。农业的产量越来越高了,排放的污染越来越少了,绿色的底色越来越亮了。
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中国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这三个区域也是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